“困难会使人成长”这个道理在我们看来是显而易见的,而早前我们在《孟子》中所学的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”也告诉我们在一个人有所成就之前必先要经历诸多磨炼。
《重 生领导力》这本书就是在“一个人的领导力,来源于其个体的人生体验中,尤其是熔炉体验中所获得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”的基本假设上,运用了“大数据”的思 维,用量化的研究方法解答了上面这道证明题。他认为人的一生必将遭遇熔炉,“只有经历四大熔炉的考验,你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”。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, 对100名经历过熔炉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进行了调研访谈,成分利用调研访谈数据证明了这个命题。
一.困境熔炉
定义
“困境”熔炉是指人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和挑战,已经超出了既有的能力上限。
出现时间
集中出现在一个人成长的拐点期,也就是人生处境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,包括岗位调整期、求学或择业期及组织变革期。
内容构成
由人生中各种各样的复杂和混沌组成,包括“如何适应新岗位”、“如何提升企业和部门业绩”、“如何改善企业或部门运营水平”、“如何面对青少年时代的成长挑战”、“如何改善与上级或同僚的关系”、“如何改变团队现状”、“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”。
如何走出
困境熔炉
走出困境熔炉的典型行为包括“积极学习“、“努力为自己争取机会“、“积极推动团队变革“、“转变看人看事的视角“。
走出后带来
的财富
困境熔炉带给一个人的最宝贵的财富包括“在压力下坚持”、“在恐惧中做出决断”、“在陌生情况下做不擅长的事情”。
二.坍塌熔炉
定义
坍塌熔炉是指人生存中所依赖的基础生活环境或职业环境,突然发生重大变化,对人造成重大打击。
出现时间
可能会出现在你人生中的任何
内容构成
坍塌熔炉中的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,都意味着一场灾难,包括职业上的失败、家庭生活中的不幸甚至生死挑战。
如何走出-坍塌熔炉
走出坍塌熔炉的典型行为包括“活下去”、“肩负起家庭的重担”、“全然接纳自己的遭遇”、“选择全新出路”。
走出后带来=的财富
坍塌熔炉真正教会一个人的是:“赋予意义”、“自我激活”、“直奔主题”。
三 迷失熔炉
定义
迷失熔炉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所追寻的方向、所从事的事情的质疑或厌倦,带来对于意义的困惑。
出现时间
通常出现在职业高稳定期,尤其是进入职业平台期之后。
如何走出=迷失熔炉
走出迷失熔炉的典型行为包括“职业转轨”、“企业内部的岗位调整”、“提升岗位能力”、“重树目标”。
走出后带来=的财富
迷失熔炉真正教会一个人的是“探寻使命”、“重塑价值观”、“拥抱不确定性”。
四 陷阱熔炉
定义
陷阱熔炉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,由于主观原因所犯的错误或造成的错误,从而对自身成长造成重大影响。
出现时间
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点,一个是职业或者岗位刚刚转换不久,另一个是在职业的平稳期。
如何走出=陷阱熔炉
走出陷阱熔炉的典型行为包括职场中的人际冲突、过于急切想得到认可、采取了不当的变革策略、对自己过度自信、破坏了规则底线和缺失社交网络。
走出后带来的财富
陷阱熔炉真正教会一个人的是“反思假设”、“平衡之道”、“自我颠覆”。
小结
1.通常是挫折性事件或不利境遇,甚至危机乃至绝境;
2.需要一个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度,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;
3.会激发一个人的潜力,并使之掌握人生真正的领导力;
4.会改变一个人,使之具备前所未有的能力与心智模式。
2熔炉理论的应用
事实上,熔炉理论可以应用于更加广阔的范围,以更加丰富的运用形式,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。
如:自我培养与潜能的开发、职业生涯规划、创作、创业、组织修炼、青少年教育、领导力开发、咨询、培训和行动学习、社会心理和公共服务等。
3熔炉的价值
熔炉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帮助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、改变你自己、领导你自己,进而帮助你领导你的组织,影响你所能影响到的一切。
感想与评价
这 本书对于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再分类,并给出了一个新概念——“熔炉”,指出对于不同的熔炉,我们应当有不同的应对方法,也会有不同的 收获。结构清晰,并且在每一章的最后对于本章的内容都会有一个总结,使读者能够对于所读的内容能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。此外,本书除了在上面介绍的“熔 炉”理论外,也在个各个章节列举了一些与该类熔炉相关例子,如唐代刘宴的改革与困境熔炉、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与坍塌熔炉等。大量生动的列子使书在介绍理论之 余,不至于太过无趣。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,也发现了本书有语言拖沓的弊病,在阅读时,“换言之”之类的词语十分常见,这给阅读带来了一定的负担。
事 实上,相对于知晓理论,读这本书的过程与体验给我的启发更大。在读完书的前一两章后,我越来越觉得这本书有一些鸡汤文的味道,读下去的意愿降低了不少。但 后来随着深入地了解,便发现其实这本书并不像我想象地那样,空泛地一味地教人要有坚强的意志,度过困难之后就会成功之类的。其实它是一本很科学、有理有据 的书。
在很多时候,我们对于一些事情还尚未了解清楚,便急匆匆地给这些 事情下定论,或者给这个人贴上某种标签。但我想大部分的人其实都并不愿意被轻易地贴标签、下定论。因为不了解而感到害怕,因为不了解而放弃。如果能够抱着 “不了解所以不轻易评判,了解后再做决定”的想法,那么我们可能会和一些人与新奇的事务的距离缩短很多。